X

市场监管
局文件

  • 规范性文件
  •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推广借鉴2024年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_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_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索 引 号 FJ00427-1030-2025-00001 文号 闽市监质监〔2025〕2号
    发布机构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5-01-04
    有效性 有效
    索 引 号 FJ00427-1030-2025-00001
    文号 闽市监质监〔2025〕2号
    发布机构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5-01-04
    有效性 有效
    内容概述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推广借鉴2024年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闽市监质监〔2025〕2号
    发布时间:2025-01-04 18:16 浏览次数:
    | | |
    政策解读: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省质检院、纤检中心:

      2024年以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决策部署,围绕实施全省市场监管“九大工程”,积极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坚持问题导向,树牢“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理念,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实见效。一年来,省市场监管局不断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建立全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家库,在厦门组织召开全省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现场会,创新为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一对一”提供“质量提升建议书”,在全国“质量之光”论坛上作帮扶工作经验交流,做法成效被《中国质量报》头版头条、《福建日报》专栏刊发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派出质量技术专家1462人次,开展质量技术培训、质量分析会、质量约谈会300余场次,指导帮扶3406家工业企业解决质量问题1800多个。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直属机构结合实际开展精准帮扶,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在帮扶机制方面,厦门市局积极创新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双向互动长效机制,得到市场监管总局和厦门市政府高度肯定;推行工业产品“质量问题清零”标准和监管体系,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全国推广。在技术支撑方面,省质检院发挥技术优势,建立“一站一点”模式,先后在福安市设立“按摩器具产业质量帮扶工作站”、“按摩器产品EMC检验检测绿色通道服务点”,与监管部门联动开展“提质强企”行动,助推福安按摩器产业提质增效。省纤检中心聚焦破解惠安校服产业发展的难点瓶颈,探索构建“一站服务、多元帮扶、精准问诊”的全产业链技术帮扶模式,有效解决企业“送检难”“适应差”“品控弱”等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惠安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监管服务方面,漳州市局、三明市局、宁德市局、漳州市龙文区局、福安市局、柘荣县局紧扣辖区特色产业、重点产品,深入开展综合帮扶、精准帮扶,推动保安全、提质量、促发展。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效应,现将2024年6个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典型经验做法(见附件)印发你们,供各地参考借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各有关直属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完善“三步工作法”,建立产品质量抽查监测问题动态清单,推进质量监管与技术帮扶有机衔接,点、线、面帮扶同步推进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和“你点我帮八闽行”现场帮扶活动,为企业、产业、区域质量提升提供精准把脉问诊服务,不断提高质量技术帮扶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附件:2024年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典型经验做法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2024年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典型经验做法

      一、厦门市局推行工业产品“质量问题清零”标准和监管体系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2024年1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广借鉴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发改体改〔2024〕1722号),厦门市局“推行工业产品‘质量问题清零’标准和监管体系”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一是创新“监管+技术”。聚焦重点行业相关企业产品质量监管问题,组建技术帮扶团队,总结质量问题清单,形成解决方案,推动质量问题“清零”。二是创新“监管+服务”。以质量问题为基础,从标准制定和修订指导、产品检测方法培训、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业改进等维度,分行业分领域推动解决方案开放共享,实现帮助一个企业、服务一个行业。三是率先发布帮扶工作地方标准。在全国发布实施首个《工业产品质量技术帮扶与质量安全监管联动工作规范》地方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模式,规范方案策划、过程实施、效果评估和成果应用,率先以标准的方式推动质量技术帮扶和质量安全监管联动工作可实操、可落地。目前,该标准体系已惠及厦门市9个行业、近400家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助力近100家企业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近40家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100余家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改进。

      二、省质检院、宁德市局联动帮扶福安按摩器具产业提质增效。福安市是我国按摩器具发源地和“中国按摩保健器具生产/出口基地”。全市现有生产及配套企业245家,其中规上企业38家,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园区5个。2023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省质检院、宁德市局、福安市局围绕按摩器具小微企业多、质量诊断能力弱、上下游配套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联动开展“提质强企”行动,全力助推福安按摩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一站一点”技术服务助企“解难题”。省质检院先后在福安市设立“按摩器具产业质量帮扶工作站”“按摩器产品EMC检验检测绿色通道服务点”,为企业提供从申请、检测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有效破除“检不了”“检不快”难题。二是“全覆盖”落实主体责任助企“强管控”。指导督促企业制定风险管控清单,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联合福安市按摩保健器具行业协会等召开按摩器产品质量问题排查会、质量提升座谈会、主体责任落实宣贯培训会9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解答相关咨询70余条。三是“常态化”监管措施助企“促提升”。综合梳理近年抽查发现按摩器具产品质量突出问题,加大抽查监测力度,邀请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组织帮扶培训会7场,推动质量问题“清零”,不合格企业整改率达100%。通过帮扶,累计为200多家(次)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完成“定制式诊断和整改解决方案”近50次,按摩器具检测结果完成时间从1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2024年福安按摩器具省抽未发现不合格。在全国率先推出按摩器具零部件团体标准,有效助力福安按摩器具上游供应链生产企业的规范化生产,提升供应链质量。

      三、省纤检中心构建全产业链质量技术帮扶模式赋能惠安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安县校服产业是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校服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县域内校服生产企业200多家,县域外校服生产企业约500家。校服产业年均产值约200亿元,约占全国校服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获得“中国校园服饰产业基地”称号。省纤检中心聚焦破解惠安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瓶颈,构建“一站服务、多元帮扶、精准问诊”的全产业链技术帮扶模式,有效解决企业“送检难”“适应差”“品控弱”等急难愁盼,推动惠安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一站服务,窗口前移破解“送检难”。在惠安县第一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设立分支机构惠安分中心,在建立8个产品类别201个参数的校服全项检测能力基础上,开展检测、标准、验货等“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让校服生产企业搭上“直通车”。二是多元帮扶,技术支撑破解“适应差”。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结对服务产业链头部校服企业,为企业实验室建设培训实验员及业务员,开展案例分析和技术指导。召开“共商校服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举办校服产业质量提升专题培训会,解读《中小学生校服》《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校服质量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展《循环再利用聚酯长丝中示踪剂的监测和评价》等项目研究,推动以再生纤维绿色校服为代表的绿色制服产品竞争力提升。三是精准问诊,协作联动破解“品控弱”。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结合近年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等质量数据,派出专家把脉问诊校服企业100余家,“一企一策”解决技术问题200余项,推动监督与服务双向衔接。通过帮扶,培训校服企业质量人员约400人次,2024年度惠安校服产品省抽未发现不合格,校服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四、漳州市局、龙文区局帮扶儿童和学生家具行业破解质量难题。漳州市木材加工与家具制造产业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建材家居产业集群之一,全市拥有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规上企业近4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儿童和学生家具制造业是漳州木材加工与家具制造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共有7家生产企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面临质量基础薄弱、标准体系缺失、行业企业协同较差、抽查合格率较低等问题。漳州市局、龙文区局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抓帮扶,推动儿童和学生家具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着力解决“质量基础薄弱”问题。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多次邀请方圆认证、省缺陷产品召回办公室、省市质检院(所)质量技术专家组到企业质量问诊,针对家具生产的关键环节,协助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实操演练,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促成企业与省市质检院(所)建立常态化技术帮扶机制。二是着力解决“标准体系缺失”问题。针对2023年市抽发现福建建晟家具集团、爱学习(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儿童家具产品出现警示标识项目不合格的问题,市、区两级监管部门邀请省市专家召开现场帮扶会,向企业详细讲解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解决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对国内标准不熟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企业建立产品标准档案管理体系。引导龙头企业福建建晟家具集团参与制修订《家具产品及其材料中禁限用物质测定方法 多环芳烃》等5项国家标准。目前,儿童和学生家具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家具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2024年市抽家具产品11批次全部合格,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五、三明市局贴心服务人造板产业健康发展。人造板产业是三明市的重要产业,全市有人造板生产企业66家。三明市局针对企业质量管理基础薄弱、技术研发水平低下、产能普遍较低等问题开展精准帮扶。一是扎实开展质量巡回问诊。组织国家人造板及林化工产品质检中心等专家深入16家企业帮扶,帮助解决检验制度制定等质量问题18个,开展委托检测20批次。二是精准实施个性化服务。组织各县局开展“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如泰宁局在指导宝龙环球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申办细木工板许可证的同时,指导企业提前谋划在产品上加贴追溯码,为开展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打好基础;将乐局组织东南标准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专家对将乐佳缘竹木有限公司开展质量管控水平提升服务,通过建立不良品图册、设立不良品看板等方法有效控制成品质量,使产品报废率下降10%。三是指导企业夯实质量基础。指导30家人造板生产企业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福建省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一村永庆竹木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龙头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成为三明市首个正式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目前,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实施工许管理的3家企业均已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安全员,制定质量风险管控清单等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7项。2024年市级以上抽查人造板50批次,合格率96%,甲醛释放量风险监测5批次全部符合要求。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人造板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以上。

      六、柘荣县局帮扶刀剪“小产业”擦亮“金招牌”。柘荣是“中国刀剪之乡”,刀剪是该县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也是重要民生支柱产业。全县现有注册刀剪生产企业253家,拥有全省产业集聚程度和配套水平最好的专业刀剪园区。主打产品碳钢剪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柘荣县局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品控不严、检验能力不完善等问题,强化质量技术帮扶措施,帮助刀剪行业擦亮“金字招牌”。一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邀请第三方服务机构,根据刀剪企业的产品、行业特点,从现场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控制、效率提升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培训3场次、人员70人次,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推动由“人”管变为“制度”管,由“粗放”管变为“精细”管。二是强化刀剪产品质量提升。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企业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方面服务需求表28份,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进企业活动,综合运用市场监管“工具箱”助企提质增效,累计为6家企业提出19条指导建议。通过指导宁德杏园园林工具有限公司进行流程梳理布局改善、工艺设备改进,该公司裁缝剪生产浸塑、组装工序生产一次合格率提升10%,空间利用率提升25%。三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刀剪企业使用集体商标,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深入县刀剪协会、刀剪企业,从优化服务、保护创新、加快转化、共促繁荣4个维度展开指导活动。辖区企业拥有刀剪行业相关专利82件,31家企业获授权使用“柘荣剪刀”集体商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