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水木出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水木,省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谢建潮,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数据管理局局长郭文忠,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洪长春,人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杨民,泉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春雷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水木围绕“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这个主题,简要介绍了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相关工作情况,并就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工具箱”作用,助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具体内容   黄水木:2024年,省委、省政府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重点课题专题调研,作为重点工作部署推进。在今年1月2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周祖翼书记强调要突出公平高效,以市场化营商环境兴商活商。省政府刚刚出台的我省第一份营商环境建设规划,把构建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作为营商环境体系“八大环境”之首,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省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盯一流市场化营商环境的目标站位,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实践,紧紧围绕公平、高效两个关键环节,统筹放活与规范、监管与服务、减负与增值三对关系,让更多经营主体长得出、长得高、长得壮。具体工作体现在“四个公平”和“四个高效”。   在公平方面,我们着力推动“四个公平”,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让每个经营主体都享有平等的成长机会。   一是准入公平。我们执行统一的准入政策、流程和标准,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进行注册登记,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2024年,我省企业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其中民营企业190.37万户,同比增长4.46%。   二是竞争公平。让各类经营主体能够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我们牵头制定《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是全国首部落实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地方性法规,夯实了公平竞争的法治基础。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推动清理249件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283件,为企业公平竞争保驾护航。   三是监管公平。完善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规则,让各类经营主体在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壮大。我们推动双随机监管与信用监管有机结合,对信用风险等级低的主体“无事不扰”,对信用风险等级高的主体“精准监管”,在此基础上,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平等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并公开检查结果,实现公平监管。我们修订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四张清单”,推动“过罚”适配,有效防止“小案大处”“轻违重罚”。我们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指导5.6万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2024年福建企业信用指数排名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权益公平。有效维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我们重点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开通涉企收费“你点我查”直通车服务,开展涉企违规收费监测试点工作,检查涉企收费单位2297家,对违规行为实施经济制裁3883.2万元。推动金融机构、公用企业等清退多收费用4829万元,促进金融机构落实企业降费减负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融资负担46.7亿元。   在高效方面,我们着力推动“四个高效”,进一步优化监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解决各类经营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高效进出。推进注册审批全流程提速,让企业既能快速准入,又能便捷退出。市场监管领域253项注册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窗通办”“一网办理”,企业简易注销时间压缩55.6%。同时,我们推动个体工商户便利转型升级为企业,将“个转企”以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由“先注销、后设立”优化为一步变更登记,帮助4万多户个体工商户保留字号、商誉等无形资产。   二是高效帮扶。建立与经营主体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有针对性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我们与“小个专”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精准帮助解决3200多个问题。我们制定实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汇总771件惠企政策,在福建小微企业名录库平台统一发布,指导各地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我们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推动质量融资贷款230多亿元、惠及1100多家企业。   三是高效监管。坚决纠正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等现象,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打扰。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率先开展检查执法“四项改革”,在检查对象确定上做到精准公平、检查方式优化上做到联合智慧、检查质量提升上做到文明有效、检查结果应用上做到闭环运用。2024年第四季度食品安全监管次数下降25.2%,食品投诉和舆情信息分别下降19.0%和33.6%,实现为基层和企业“两减负”、检查公平性和有效性“双提升”的目标。   四是高效赋能。我们建设“福建市事通”综合赋能平台,把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工具箱”由事后监管前移到事前辅导,帮助企业解决质量技术问题6099个。组织65条产业链开展质量赋能行动,惠及1.3万家企业。通过前移服务端口,将发明专利预审周期压缩70%,全省企业拥有高价值专利3.1万多件,增长20.8%,专利转让许可1.5万多次,增长18.6%。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的部署要求,认真对照《福建省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细化贯彻落实措施,力争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等方面形成更多具有福建市场监管特色的经验做法,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   答记者问   中新社:营商环境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经营主体的成长、创新和发展,我们了解到,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工具箱”作用,助力了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能否介绍一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黄水木:2024年以来,我们着力转变工作理念,以赋能企业服务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梳理各类用于监管的“工具箱”,包括政策、法规、技术、资源、平台等,通过关口前移、精准赋能,用于指导企业合规经营,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了“三大赋能”行动。   一是合规指引赋能。构建了事前防范、事中包容、事后提升的全过程合规指导体系。我们积极推动监管理念从事后监管向事前指导转变,加强事前宣传教育,发布信用、价格、广告等5个合规指引,帮助企业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有效避免违规经营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我们积极推动企业从合规经营向卓越管理提升。创新建立行政执法“两张清单”制度,对问题企业不仅发出处罚清单,还发出辅导清单2.5万张,指导整改问题、合规经营。我们注重引导企业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助力企业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我们积极推动执法力度和执法温度的有机统一,修订执法裁量“四张清单”,明确了124项从轻、减轻、不予处罚的包容审慎监管情形,2024年度从轻、减轻、不予处罚数量同比增长41.3%,罚没款下降11.7%,让监管执法更好地服务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二是质量标准赋能。我们组织引导企业争做质量领跑者,提升产品品质。建设“福建市事通”赋能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质量技术问题6099个。聚焦省委和省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评选第八届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15个,培育42家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福耀玻璃、宁德时代等2家企业列入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全国34家)。我们组织引导企业争做行业带动者,推动产业升级。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组织65条产业链开展质量赋能,推动“链主”企业将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惠及1.3万家企业。我省3个项目入选全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12个县列入全国第一批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县,是唯一一个在全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三个现场会上都作经验介绍的省份。同时,组织我省新能源、纺织鞋服等领域7家链主企业开展标准稳链行动,精准制定产业急需标准,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我们组织引导企业争做标准制定者,占领市场高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国际各类标准制修订,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2024年度,我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1项、国家标准911项,分别增长200%、19%,152个企业标准入选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参与制修订72项“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点国家标准项目,占全国总数的24.5%,助力我省产品更好进入“两新”行动,更好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三是知识产权赋能。我们着力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依托现有5个国家级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将知识产权纠纷整体处理周期由90天压缩至45天,高效保护创新成果。我省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位居全国第5位。我们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能,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5个,全国第二个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全省专利转让许可1.5万次,增长18.6%。首创“知识产权+技术经纪人”服务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省备案专利产品2.2万件,居全国第1。我们着力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把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2024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4.58亿元,同比增长13.7%,惠及中小企业866家,同比增长82.7%。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统筹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各类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发展壮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