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太子参;ZRTZS
产地:福建省柘荣县



保护地域
福建省柘荣县
注册信息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商标名称:柘荣太子参;ZRTZS
注册号:1608000
类别号:地方标准
有效期:2021-07-21至2031-07-20
自然、人文特色
柘荣县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中山、低山、高丘陵和山间盆谷。栽培区域山峦起伏,山谷狭深,高差悬殊大,由于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通风透气,可明显减轻太子参叶斑病的发生和扩散;立体气候明显,夏季温凉,可延长太子参的夏眠时间,增加生长发育期;最主要是高山区夜晚热量扩散强、降温快,平均日较差达7.4-9.1℃,特别是在4-6月份的快速生长和块根膨大期,白天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凉,有利于光合同化物质向块根转化和积累,从而使“柘荣太子参”有“优质”之称。 太子参需要冷凉的气候、湿润土壤条件,柘荣县太子参已和柘荣当地的自然、人文因素融为一体,如“积水地,长须根”、“温度高,倒苗快”,“土地粘、块根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谚,是柘荣种植太子参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柘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技术创新,如高畦栽培、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施足钾肥、忌连作等,对形成柘荣太子参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份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业概况
地理标志产品特色指标
感官要求 外形:呈细长纺锤形,稍弯曲,表面较光滑,稍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条粗、肥大,每100克 300~600条。 色泽:表面浅黄色。 大小:长3 cm~12cm,中部直径0.2 cm~0.6cm。 断面:平坦、粉白色、有粉性。 性味:特异气味浓重,味苦微甘。 质地:质硬易折断。 理化要求 水 分,%:≤12 总灰分,%:≤5.0 酸不溶性灰分,%:≤1.0 杂 质,%:≤3.0 水浸出物,%:≥50.0 太子参多糖[按干燥品,以葡萄(CH₄O)计],%:≥8.0
相关标准及类型
标准名称 | 标准号 | 标准类型 |
---|---|---|
《地理标志产品 柘荣太子参》 | DB35/T 1077-2010 | 地方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