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地理标志商标_ 宁德市_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地理标志产业地图

柘荣太子参;ZRTZS

产地:福建省柘荣县

保护地域

福建省柘荣县

注册信息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商标名称:柘荣太子参;ZRTZS

注册号:1608000

类别号:地方标准

有效期:2021-07-21至2031-07-20

自然、人文特色

柘荣县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中山、低山、高丘陵和山间盆谷。栽培区域山峦起伏,山谷狭深,高差悬殊大,由于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通风透气,可明显减轻太子参叶斑病的发生和扩散;立体气候明显,夏季温凉,可延长太子参的夏眠时间,增加生长发育期;最主要是高山区夜晚热量扩散强、降温快,平均日较差达7.4-9.1℃,特别是在4-6月份的快速生长和块根膨大期,白天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凉,有利于光合同化物质向块根转化和积累,从而使“柘荣太子参”有“优质”之称。 太子参需要冷凉的气候、湿润土壤条件,柘荣县太子参已和柘荣当地的自然、人文因素融为一体,如“积水地,长须根”、“温度高,倒苗快”,“土地粘、块根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谚,是柘荣种植太子参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柘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技术创新,如高畦栽培、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施足钾肥、忌连作等,对形成柘荣太子参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份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2年,柘荣县荣获“中国太子参之乡”。 2016年,太子参入选福建省“福九味”闽产药材品种。2020年,“柘荣太子参”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产业概况

随着县委、县政府确立“闽东药城”发展定位,柘荣太子参种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目前,柘荣太子参全县种植面积达4.3万亩,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全国太子参市场价格以柘荣太子参挂牌价为基准。 柘荣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太子参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发展柘荣太子参产业。 成功开发出以柘荣太子参为原料的系列产品,如复方太子参颗粒、太子宝口服液、太子参毒抗素、太子参饮片等,形成了从药品、保健食品到饮料、家庭药膳,从原料、片剂到胶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链条,加快了产业化发展进程。 1992年,柘荣产太子参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1992年,柘荣县政府召开“92”中国闽东·柘荣太子参交易会和“全国首届太子参学术会议”。 2000年,建立“柘荣太子参”福建省省级农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2000年,“柘荣太子参”福建省地方标准通过审定。 2001年,“柘荣太子参”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02年,“柘荣太子参”列入《福建中医药大典》“地道大宗药材”之列。 2005年,“柘荣太子参”获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6年,“柘荣太子参”获中国驰名商标。 2007年,“柘荣太子参”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2年,柘荣县荣获“中国太子参之乡”。 2016年,太子参入选福建省“福九味”闽产药材品种。2020年,“柘荣太子参”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地理标志产品特色指标

感官要求 外形:呈细长纺锤形,稍弯曲,表面较光滑,稍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条粗、肥大,每100克 300~600条。 色泽:表面浅黄色。 大小:长3 cm~12cm,中部直径0.2 cm~0.6cm。 断面:平坦、粉白色、有粉性。 性味:特异气味浓重,味苦微甘。 质地:质硬易折断。 理化要求 水 分,%:≤12 总灰分,%:≤5.0 酸不溶性灰分,%:≤1.0 杂 质,%:≤3.0 水浸出物,%:≥50.0 太子参多糖[按干燥品,以葡萄(CH₄O)计],%:≥8.0

相关标准及类型

标准名称 标准号 标准类型
《地理标志产品 柘荣太子参》 DB35/T 1077-2010 地方标准

检查机构

专用标志许可使用的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当前搜索结果个。
地标名称
企业名称
申请时间
核准时间
企业联系人
页,跳转到第 GO